一、一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基本情况
2015年一季度全市市外贸进出口总值完成 69166万美元,同比增长324.57%(全省增长 37.02%、全国下降5%),其中出口64909万美元,同比增长963.21%(全省增长82.37%、全国增长4.9%);进口4256万美元,同比下降58.21%(全省下降22.42%、全国下降17.3%)。一季度全市累计外贸进出口总量位于全省第二,同比增长跃居全省第一。(见表一:2015年一季度湖南省各市州进出口情况表)
2015年3月当月岳阳市进出口31236 万美元,同比增长490.74%。其中出口29521 万美元,同比增长1281.77%;进口1715万美元,同比下降45.58%。
全市外贸总量已完成年度考核目标的69.2 %,完成年度奋斗目标的46.1%。分县市区看,总量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临港新区(63761万美元)、云溪区(1749万美元)、经开区(975万美元)、湘阴县(486万美元)和华容县(410万美元);增幅排名前五的是分别是临港新区(775%)、岳阳楼区(60.99%)、君山区(38.58%)、湘阴县(6.66%)和平江县(4.86%)。降幅最大的前三位分别是岳阳县(-95.51%)、屈原管理区(-86.34%)和经开区(-59.91%)。完成年度考核目标前三的分别是临港新区、岳阳县、临湘市和平江县(并列)。(见表二:2015年一季度岳阳市各县市区进出口完成情况)

二、2015年一季度全市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
1、“破零倍增”常规化,拉动效果显著。
开年以来我市继续推行鼓励外贸企业“破零倍增”政策,截至一季度我市共有97家企业产生实绩,较上年同期增加8家。其中有7家“破零”外贸企业,破零总额达59627万美元。仅临港新区的2家破零企业(岳阳文珍贸易有限公司和岳阳康鹏贸易有限公司)就完成出口额59606万美元。一季度我市共有18家外贸企业实现业绩倍增。(见表三:岳阳市外贸 “破零倍增”情况一季度报表)
随着城陵矶“一港一区四平台”的相继验收和运营,我市外贸进出口有望实现新的突破。
2、贸易顺差创新高,出口结构优化。
继2014年四季度我市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后,今年一季度贸易顺差又创新高,达到60653万美元。出口方面产品结构明显优化:一季度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的机电高新产品累计出口额占全市出口总额比重高达40.6%,比去年同期占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机电产品累计出口24901万美元,高新产品累计出口146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2倍和4倍。同时服装、灯具、家具、箱包、和鞋类5项劳动密集型产品增长均在20倍以上,以上5类总和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5%。而传统拳头产品化工产品完成出口3774万美元,同比下降1.57%。进口方面产品构成也重新洗牌,其中:机电产品形势看好,增速达153%。传统主要进口商品废纸和纸浆保持平稳,进口额分别为1042万美元和698万美元,增速分别为15%和30%。农产品受国际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持续锐减,一季度进口总量仅为542万美元,同比下降92%。其他主要进口商品中,棉纱线下降21%,塑料制品下降54%。

3、新兴、传统市场齐头并进,进出口各有亮点。
一季度,我市进出口地区前三位分别是亚洲(31269万美元)、北美洲(15907万美元)和欧洲(10432万美元)。出口方面,新兴市场中我市对非洲出口增长36倍,对东盟出口增长6倍(尤其对马来西亚出口增长13倍),远高于全市平均增幅。传统出口市场中,对美国出口增长24倍,对欧盟出口增长14倍,显示出欧美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复苏已见起色。进口方面,我市整体下降,然而新兴和传统市场中均有国家呈现逆势上扬之态。我市自德国、俄罗斯、新加坡和智利进口同比分别增长4.7倍、3.1倍、4.5倍和2.9倍。就集中市场而言,我市自东盟进口增幅达70%,自俄东进口增幅达3倍。而受农产品拖累,我市自美国进口巨幅减少,同比下降81%;自加拿大进口下降45%。此外传统进口市场如澳大利亚、日本等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4、民营企业增长迅猛,坐实中坚力量。
一季度,我市民营企业实现累计进出口63722万美元,同比增长813%,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2%,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了49个百分点,是拉动我市进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进出口分别减少3%和78%。

5、加工贸易显回落,一般贸易绝对主导。
一季度,我市加工贸易累计进出口额为1262万美元,同比下降15.2%,仅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2 %,其中:出口1014万美元,同比增长27.2%;进口248万美元,同比下降64.1%。同期,全市实现一般贸易进出口67902万美元,同比增长21.8%,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98 %。其中:出口63895万美元,同比增长11倍;进口4007万美元,同比下降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