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岳阳市被国家商务部授予第二批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自授牌以来,我市按照“强基础,调思路,抓重点,促全面”的工作思路,把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作为重中之重,突出承接重点,创新对接举措,加强政策配套,大力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和动力。
一、基本情况
(一)承接产业转移
1、总量越来越大。承接产业转移规模和引进内外资金总量在逐年扩大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2011-2013年,全市累计实施内联引资项目1496个,到位资金812亿元,年均增长18.5%;共审批外资项目47个,实际利用外资6.88亿美元,年均增长21.3%。共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127个,产业转移项目个数和引资总额占70%以上,并呈逐年递增态势。内联引资到位资金总量排位由2010年的并列全省第2提升到2013年的全省第2,增幅由全省第8提升到全省第5。2004年1-10,全市内联引资项目537个,到位资金302.6亿元,同比增长14.3%;新批外资项目17个,实际利用外资2.71亿美元,同比增长29%。
2、质量越来越好。2011-2013年,全市共签约引进中联重科、中粮集团、国投交通公司、北控水务、大汉控股等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和央企31家,创历史最高水平;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3个,年引进亿元项目个数占比由2011年的25.1%提高到2013年的37.4%;新建成投产远大可建、中南科伦药业、振升铝材、颐通管业等实际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204个,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项目支撑。
3、范围越来越广。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力度,主动对接重点区域,从泛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三个重点区域累计引进项目1127个,到位资金671.3亿元,占全市引进项目数和到位资金的比重分别为75.3%、82.6%。目前,我市招商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与我市建立内联引资项目合作关系的省份由2011年的16个扩大到23个,其中今年一季度从广东、福建、江西、广西等泛珠三角地区引进项目153个,占全市项目引进总数的51.2%。
4、平台越来越多。港洽周、中博会、珠洽会、厦交会、科博会等一系列节会活动,特别是我市正在全面建设的城陵矶综合保税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粮食指定口岸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临港产业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汨罗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以及云溪和平江国家级新型工业化化工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等重点园区的发展壮大,福坤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湘阴轻工产业园、远大可建科技园等一批新兴产业特色园区的培育建设,促进了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载体不断丰富和完善。2011-2013年,全市新签约入园项目496个,项目入园率由54.6%提高到63.5%;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达到473家,实现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2.5%。
(二)发展加工贸易
我市成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后,恰逢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不足、外贸严重滑坡等困难,但我市加工贸易仍在逆境中实现了加快发展。一是企业主体不断扩大。2006年,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共有6家,体现实绩的只有2家。2009年,全市加工贸易企业发展到16家,其中11家企业有进出口实绩。目前全市共有加工贸易企业23家,其中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由6家增加至9家,民营加工贸易企业由4家增加至8家,高新技术加工贸易企业由3家增加至5家。二是加工贸易快速增长。2010年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5262万美元,同比增长121.6%,是2006年全年的5.26倍,加工贸易占比由2006年的3%提升到20%。2011年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额6239万美元,扣除中石化中南经营部迁出因素,实际增长71.65%。2013年实现加工贸易进出口额8699万美元,同比增长43.4%。三是加工贸易领域不断拓宽。加工产品由过去单一的农副产品拓展到化工、纺织、服装、造纸、食品、农药原药等十多个行业。加工贸易由低端向高端转变,从以委托加工为主的方式逐步向以委托设计和自有品牌等高端加工形式迈进。四是加工能力不断拓展。加工队伍不断壮大,有加工贸易实绩的县(市、区)和企业由2006年的2个地方2家企业发展到7个地方23家企业。企业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岳阳纸业、巴陵油脂等企业年均加工贸易进出口实绩都在千万美元以上。五是加工贸易平台加快搭建。已构建由2个试点县(湘阴县和临湘市)、1个特色基地(云溪区)、1个示范园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的加工贸易网络平台。特别是我市城陵矶综合保税区申报建设成功后,将为全市加工贸易快速发展、转型升级给予有力支撑。
(三)构造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依托自身优势,重点围绕石化和食品两大产业承接引进配套企业,在产业间拓展产业链,在产业内提升价值链,构造成为产值过千亿元的两大产业集群。一是石化产业集群。依托巴陵石化、长岭炼化两厂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加快建设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推动石化产业内涵高效发展。目前全市拥有石化及其配套规模企业206家,2013年石化产业实现产值1351亿元,增长9.9%,完成税收130亿元,增长10%,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产值和税收的61.3%、74%。在承接石化产业转移中,实行了“引高引新,引大引强,引缺补链”的策略转变。其中引进中石化投资11.8亿元建设的催化剂云溪新基地(一期),成为亚洲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研发基地。引进中石化中国首套10万吨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生产装置后,补缺接链后开发下游产品100亿元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引进高氨项目纯度为99.999999%,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产品,参与了国际竞争。二是食品产业集群。通过帮扶食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和引进食品加工配套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关联度和产业集中度,带动了食品产业的共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油脂、饲料、粮食、蔬菜、水产品、茶叶、饮料等加工业为主,以调味品、休闲食品等其它加工业为辅,门类齐全的产业格局。全市共有食品加工企业1402家,拥有22个中国驰名商标,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445个,绿色食品142个。2013年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9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1%。
(四)社会经济效益
1、支撑了经济较快增长。产业转移直接引进了资金要素,拉动了社会投资,增加了实体经济主体,从需求和生产双重层面为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提供了支撑。据初步统计,近三年来,全市平均每个月引进项目40个、到位资金22.5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2011-2013年,全市新建成投产内联引资项目679个,总投资达624.7亿元,其中2013年完成投资315.4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21.2%,比2011年提高5.7个百分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产业转移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近三年我市二、三产业项目引进数量占比达95%以上,2013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分别为10.9:55.1:34,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1.5%和36.1%。同时,产业转移有力推动了产业内部结构优化升级,全市工业内联引资总量连续6年居全省第一,近三年引进各类新兴产业项目384个,到位资金215亿元,壮大了新兴产业规模,2013年全市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273.1亿元,同比增长15.3%,超过全市规模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引进三产项目326个,到位资金286.9亿元,为三产业提质发展集聚了强大动力。
3、扩大了社会就业。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至今,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新投产项目累计解决就业10万人以上,预计今年新引进的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全部投产后,可新增就业岗位4万个,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如临湘兆邦陶瓷解决就业3000多人,岳阳县湖南科伦制药解决就业1700多人,云溪中石化催化剂新基地解决就业1000多人,此外,产业转移项目在直接提供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有效带动了项目周边物流、商贸、餐饮业的发展,间接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4、壮大了地方财力。2011年以来,全市每年新投产项目200多个,每年新增税收10亿元以上,新建成投产税收过千万元的项目58个,有力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上台阶。岳阳县从2004年开始大手笔建设工业园区,大力承接陶瓷、生物制药等产业转移,2013年规模企业发展到160家,财政收入由1.4亿元增至6.1亿元,8年时间翻了四番多;岳阳经开区外资转移企业雷勃电气实缴税收5368万元,成为该区首家年税收过5000万元的企业;临湘海螺水泥实缴税收1.2亿元,占该市当年财政总收入的18%。
(五)发展规划和配套支持
1、发展思路。积极融入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内陆沿边开放战略,充分利用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以城陵矶综合保税港区和各类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积极对接沿海、沿江产业转移,优先引进资源对接型、产业延伸型、品牌主导型、科技推动型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构筑产业集群,彰显地方特色,提高岳阳经济外向度,推进加工贸易快速发展。
2、发展目标。争取在未来3年内,全市承接产业转移中加工贸易项目占比达到15%;有实绩的加工贸易企业总数增加到40家,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3亿美元,年均增长45%,占全市出口总额的25%。
3、发展重点。一是食品加工业。岳阳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和众多的食品加工企业成为承接境外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优质资产和首选行业。我市将加快承接知名品牌企业对存量企业实施项目组团,品牌组合,通过提质升级,优化结构,推进单个企业向同类企业集群、向关联产业集群、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形成植物油脂、茶叶、蔬菜、淡水鱼等具有洞庭湖特色的绿色生态食品企业集团。二是纺织加工业。岳阳是棉麻产地,纺织品工业发达,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61家。我市将充分利用原料和中间产品的优势敞开接纳成衣等终端产业的转移,补充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亚麻和棉花为特色的种植、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等终端产品的产业链。三是精细化工。石油化工是岳阳经济的支柱产业,占规模工业总值的61.3%。我市将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选择性引进具有高附加值化学品技术、新领域精细化工技术、电子化学品、新型塑料加工助剂生产技术的精细化工企业,积极引进附加值高、关联度高、低污染的下游企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企业,构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化产业集群。四是机械工业。机械工业是岳阳传统的优势产业,有规模以上机械工业企业112家,拥有电磁铁、汽车空调、特种电机、潜水泵业等传统品牌,我市将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对接沿海产业转移,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收购兼并、参股改造,升级换代,打造机械业现代产业集团,特别吸引机械行业500强企业在岳阳开设分支机构,进行来料加工。
4、空间布局。一是城陵矶综合保税区。正在建设的综合保税区位于城陵矶临港产业新区核心区内,规划面积2.98平方公里。其中,第一期1.5平方公里,第二期1.48平方公里,分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区、保税仓储区、综合服务区四个功能区,定位为长江中上游和中部地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外贸物流枢纽和出口加工基地。可容纳中型加工企业300家,主要承接各类加工外贸业务。二是绿色食品工业集聚区。集中位于君山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依托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临江临湖交汇处的区位优势承接沿海转移的以蔬菜深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三是纺织工业集聚区。华容县是湖南省纺织产业基地,境内有全国苎麻、棉花生产基地,有以石伏纺织小区为中心的集纱线、坯布、印染、服装及棉麻混纺加工于一体的纺织业产业集群,主要承接沿海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四是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康王高科技工业园和木里港工业园,重点对接沿海转移的机械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五是化学工业集聚区。位于云溪的湖南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核心区规划面积15.92平方公里,主要承接沿海转移的石化延伸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和生化农药产业。
5、配套措施。一是加强载体建设,提高承载能力。2015年建成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加快区内的基础设施和供能、环保、物流、通关等公共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加快保税物流功能的落实到位,为我市企业提供保税物流和“入区退税”的政策服务。进一步加强其他工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配套能力建设,构筑综合保税区为龙头、以省级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县为骨干、以其他工业集聚区承接地为基础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载体。二是加强大通关平台建设,营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充分发挥国家一类外贸口岸的优势,在保税港区内做到进出口转关、申报、审单、征税、查验、放行一次完成。加快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建设,争取在岳阳设立湖南航运交易所,构建联网监管和联网服务一体化的“大通关”信息平台。积极对接融入上海自由贸易区,推动上港集团参与城陵矶港的开发、建设和运营,引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益化、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和运营模式,提升城陵矶港的综合竞争力。三是构建物流体系,提供承接保障。突出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发展战略,以城陵矶2个5000t级外贸货运口岸及规划建设的松阳湖新港区3个3000t级集装箱直立式泊位码头和1个3000t级件装杂货泊位码头为龙头,加速港口航运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京珠复线岳阳段、荆岳铁路地方铁路专用线的建设和完成“六纵五横”主骨架省道建设改造规划,启动岳阳机场建设项目,构筑铁路、公路、水运、管道和航空等运输方式相互交织畅通无阻的立体式物流通道。四是加强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用地统筹,确保产业转移项目用地,每年在全市年度用地指标中预留15%,专项用于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项目建设。安排专项经费,每年组织对加工贸易主管部门、中介机构和企业人员的培训,鼓励通过校企联合和订单、定向培训等形式,为落户企业提供数量足够、技能熟练的劳动用工。设立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引导资金,专项用于扶持承接转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技术新,组织开展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活动,鼓励落户加工贸易企业扩大进口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加工贸易规模不大。由于我市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没有承接到加工贸易重大项目,加工贸易没有形成集群效应,规模没有重大突破,同时发展层次也不高。全市除4家企业加工出口高科技产品外,其它加工贸易集中在几个有限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如电子装配、纺织制鞋、食品加工等,商品附加值低,企业在国际市场中无法取得竞争优势,扩大业务量。特别是今年来,因加工贸易禁止类项目的调整和国际市场原材料倒挂对骨干企业的影响,加工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势头。1-9月,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只有4157万美元,同比下降15.99%。
二是低成本吸引力不足。加工贸易转移大多为成本趋动型,虽然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较低的税费、人员工资以及便宜的水电土地价格吸引沿海转移企业,但与沿海成熟的产业配套、规范的市场运作模式、便利的交通条件及低廉的交通物流成本相比几乎可以折抵转移后下降的成本,削弱了成本趋动的力量。即使有部分转移也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上游研发、下游市场等核心环节保留在本地。
三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沿海发达地区关联产业的本地配套率已达到95%以上,但中西部地区这一指标还达不到30%,我市也是如此。特别是在高端原材料、零部件和高端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不足,加工贸易中间品本地采购率低,相关产业配套能力低,加工贸易企业处于“一进一出、单一工序”的发展阶段,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配套协作型企业较少,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产业链短,与其它企业的关联度不强,带动产业级和产品换代的作用不明显。
三、意见建议
1、加快完善加工贸易产业配套。不能单纯把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作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特别是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不能引进不适宜发展加工贸易的企业,必须考虑加工贸易企业能否在转移后“扎根”的土壤。建议从省级层面出发,加强现有加工贸易相关产业集群建设,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带动相同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同时将专业市场的建设作为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的重要一环,依靠各类专业市场带动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最终建立整机加零部件生产的全流程产业链,推动加工贸易由水平分工变为垂直整合。
2、支持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发展。综合保税区是加工贸易企业集聚的重要地域,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及先进技术设备,提高加工贸易质量。请求省里支持协调,引导重点外向型企业特别是加工贸易重点项目优先布局在城陵矶综合保税区。同时支持发展“长株潭—城陵矶新港—上海港—出口”的运输模式,引导省内货物经城陵矶港进出和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