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省商务厅在全省商务系统开展“走出去”大调研工作指示要求,为了更全面的掌握和反映我市外经合作发展的相关情况,最近我们对各个县市区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汇报如下:
一、岳阳市对外经济合作现状
从2000年国家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到“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对外经济合作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呈现出缓慢发展阶段。全市共有2家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公司、岳阳市路桥公司);境外投资项目仅一家,中方合同投资额为358万美元;接受国际援助项目1个—平江县长寿镇毛湾小学;形成了平江县、岳阳县两个外派劳务基地县以及四个外派劳务培训基地—岳阳市湘北女子职业学校、汨罗市财贸职业中专学校、岳阳县职业中专学校和平江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
2011年,我市外派劳务人员达2196人,同比增长10.02%。外派劳务新签合同额累计达4486.53万美元,同比增长8.79%。对外劳务营业额累计4517.15万美元,同比增长27.25%。在境外投资方面,没有一家企业获批开辟境外市场。
2012年我市新签劳务合同额9116.59万美元,同比增长103.2%,增幅位列全省第二;完成对外劳务营业额9993.01万美元,同比增长141.54%,增幅全省第一;共新增外派劳务人员3130人,同比增长46.54%,增幅全省第三。境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一改多年为零的局面,达1015万美元,完成了省厅和市政府下达全年目标任务(300万美元)的6倍。
2013年我市境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为3082万美元,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3.82倍,完成外派劳务人数4430人,为省定目标任务的2.80倍,完成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营业额1.2亿美元,为省定目标任务的4倍.
2014年1-9月我市新批境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为4090万美元,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的123%,完成外派劳务人数4508人,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2009万美元,完成省厅年度目标任务的91.18%。
二、近年来我市对外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效
通过上述2011-2014年全市对外经济合作的发展,归纳我市在实施“走出去”战略所取得的成效为:
(一)对外劳务服务平台的建立有效的推动了我市劳务输出的发展。近两年来,我市相继成立了岳阳市、岳阳县、平江县、临湘市、汨罗市和华容县对外劳务服务中心,数量位居全省之首。我市劳务输出逐步形成了以市级为龙头,带动相关县区并进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劳务资源共享,外派项目联动,市、县两级平台业务整合互动。劳务平台的建立和运行缓解了我市就业难的压力,市县两级劳务平台对推动我市对外劳务输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境外投资的蓬勃兴起加快了我市“走出去”的步伐。从2012年到2014年9月止,我市共有17家企业获批在境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由386万美元迅速增加到8187万美元。此外,另有一家境外投资企业增资。 这些境外投资企业的设立反映出三个特点:1、在这些企业当中,民营企业为主体,其中传统的民营外贸出口企业占70%。2、从今年的情况看,开展境外投资的县区在扩大,去年主要是湘阴县、岳阳县、临湘市、汨罗市、云溪区和君山区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今年到目前为止,平江县、岳阳楼区和经开区相继都有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项目,三地境外投资均为史上“破零”。这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积极进取,主动作为的行政服务意识,引导有条件的外贸企业绕过国际贸易壁垒.将生产环节某一过程放到境外去;另一方面,客观上反映出我市相关企业顺应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在国内成本逐年增加、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的情况下,许多企业将目光瞄向经营成本更低的周边国家和市场,大力开展境外加工业务。3、近两年来,我市境外投资的实际发生额也在不断增加。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境外投资实际发生额只有358万美元,然而从2011到2014年三季度,获批的境外投资企业中方合同投资总额8187万美元,这些企业近年产生的实际发生总额为3000万美元,这反映出我市企业开展境外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经营状况良好。
三、目前我市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的困境和不足
(一)我市经济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但是我市经济结构及增长方式存在极端的不合理。经济增长总量主要靠几个大型的中央,国有企业支撑。经济外向度并不高,外向型经济占的比重只有2%。市属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都规模偏小,使得我市目前企业发展都在面临国内市场求生存的局面,企业自身还未发展到向境外扩张的阶段,大多数企业缺乏能力主动走出去参与国际分工和跨国资源分配组合的意识,这使得我市境外投资方面缺乏长久的项目储备和发展后劲,对我市境外投资保持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不利。
(二)传统的外贸企业正面临出口壁垒带来的发展瓶颈而新兴外贸发展业态如电商跨境贸易在我市尚无形成规模。在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所带来的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下,传统外贸出口企业正面临着贸易壁垒带来的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的局面,而在国内市场同类产品竞争残酷,面临竞相压价相互倾轧求生存的艰难状态。例如湖南洞庭柠檬酸有限公司年出口额近千万美元,该公司的产品在我市外贸出口中位居前列,2011年该公司的出口产品突然遭到美国和欧盟市场的贸易壁垒,美国对其出口产品征收150%的高关税,欧盟对其出口产品对其征收80%的高关税。这种贸易壁垒严重制约了我市相关传统外贸企业的生存,使其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三)有些县市区商务部门机构不全,甚至没有专门的人来负责这项工作。即使是有人负责外经工作,也基本上是停留在劳务输出上,而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基本上无人管。同时,县市区对此项工作的开展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地方官员认为企业“走出去”会造成地方税收的流失。
(四)目前我市在“走出去”方面缺乏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政府对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没有形成政策导向和资金推动。
(五)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设立门坎太高,这使得“走出去”发展战略也严重缺乏实施主体(如: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资格的获得,工程建设类单位须取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特级或者一级资质证书,而非工程建设类单位须上年度机电产品出口额达5000万美元)。
(六)在外派劳务方面,我市目前还未有一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外派公司),使得我市劳务输出只能通过平台联系外市或外省的外派公司开展工作,从而增加外派劳务工作成本和难度。
四、我市推动“走出去”战略实施建议:
(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保证。因此应该在比较高的平台来制定和完善目标任务的考评机制,将我市各项外经合作指标纳入到政府绩效考核平台作为行政推动的有力保障。同时制定出我市发展“走出去”的战略,明确该战略的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出台相关独立的鼓励政策,并建立必要的财政支持体系。
(二)抢抓发展机遇,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重视对外经济合作经营队伍的建设,积极帮助企业申请经营资格。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成本不断上升,利润不断压缩的现状下,筛选并培育出一批有能力、有条件发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企业,鼓励帮助企业积极走出,到生产成本更低的新型发展国家,建立生产基地、研发工作站和销售网络,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家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壮大我市对外经济合作队伍的实力,为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持续发展以及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三)利用优势资源,明确发展重点。岳阳市是一个人口大市,目前农业人口为408.8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213.6万人,富余劳动力38.2万人,伴随着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城乡结合部征地的趋势成为必然,致使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逐年增加,也将成为不争的事实。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失地农民6万余人,其中中心城区高达3.5万人,占到58%,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三股力量,导致就业矛盾更加突出。但是这三大群体经过职业培训后,构成了我市丰富的境外务工资源,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劳动力丰富的优势资源,以外派劳务工作为突破口,开辟我市“走出去”发展战略的新局面。
(四)重视境外投资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引导和促进力度。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比较缓慢,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发展未能达到对外扩张的阶段,一方面也是对境外投资环境和相关政策不甚了解。因此,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如:政策宣讲会、业务座谈会等,向企业宣传“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性和意义,及时发布有关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投资优惠政策是非常必要的。既可帮助企业用好用足商务部、商务厅各项资金优惠补贴政策,推动企业走出去,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能带动岳阳地区产业链的发展,如对外投资建厂可帮助解决就业问题,在国外建设销售网点可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企业收入。
(五)抓住重点地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强化跟踪联系。根据岳阳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抓住各地有产业优势的龙头企业,结合国家政策引导,对能弥补国内省内资源相对不足的境外资源性开发项目,给予重点的宣传和扶持,推动境外农、林、渔和矿业合作,让各县(市)区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或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流通和生产企业以直接投资、股权并购、参股等形式的境外投资。目前老挝湖南工业园、泰国湖南工业园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策非常优惠,要鼓励我市有资质的企业大胆“走出去”,积极入园。加大对路桥公司和四化建对外承包工程重点项目的跟踪或上门服务,或帮助沟通与国家及省有关部门的联系,引导企业积极推进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目前我局正积极孵化有条件的企业如湖南百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申请工程建设类的对外承包工程资质。
(六)积极争取受援项目。有效的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无偿援助,可促进我市民生工程建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商务部每年都有一些国际受援项目,为了争取拿到一两个项目,一方面相关项目政策向下宣传到位,引导各县区企业按要求申报项目;另一方面,积极与省厅联系,争取受援项目落户岳阳。
(七)以“走出去”战略大力开展境外投资,拉动外贸发展和外资引进。我国“十二五”规划中对“三外”发展的定位是:“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调整外贸进出口结构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经国务院有关经济研究机构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到了4000美元的时候,就到了“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到2012年底,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5400美元,我市人均收入3300美元,已接近走出去最佳时机。由此看来,我市应该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走出去”的契机,乘势而上。具体来说,希望我市也能够出台相关的财政扶持政策,有效的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开拓国际市场,以境外投资的形式帮助外贸出口企业绕过贸易壁垒,将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放到境外去,大力开展境外加工项目,从而拉动出口,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推动外贸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引导境外投资企业获得的利润进行返程投资。从而带动我市利用外资的发展,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的良性互补。
五.关于对湖南省的深化经济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改进和完善指标考核体系,建议对已经调整了的目标任务,在开放型经济年终考核中相应调整。根据国家层面对GDP等指标体系的改进,同时建议将外经合作考核体系中的“增长率”改为“完成率。”(避免长沙市总量第一,增长率倒数第二的窘态)。
(二)加大对地市县级商务系统外经合作的具体支持力度,目前国家及省厅支持基本上在于刺激相关企业,对于商务系统本身从事这方面工作希望加大具体支持力度(如电脑、工作经费)等,希望多给与地市级外经合作部门一些工作抓手,切实加大力度促进简政放权,逐步下放或取消“走出去”企业赴境外投资的核准权限。
(三)在当前我国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带来外贸出口萎缩的情况下,湖南省应该率先在全国提出“以境外投资带动外贸出口”的观念,鼓励扶持相关有条件的企业将生产过程中的某一环节放到境外去,大力开展境外加工项目,绕过美国和欧盟对我省乃至我国一般贸易的壁垒,实现以境外投资拉动外贸出口增长。
(四)在劳务合作方面,着眼于深化改革,推动服务型政府的思路转变,建议由湖南省财政资金扶持每个县乡,指定外派劳务信息报送员,定期掌握本乡镇的有意出境务工人员的意向,收集提供到各劳务服务平台人员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