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调研
 
2003年-2007年全市商务工作回顾
编稿时间: 2007-10-31 00:00 来源: 岳阳市商务局 浏览:
 
  2003年-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商务领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民本岳阳理念,围绕建设大市场、发展大贸易、搞活大流通主线,努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进程,不断扩大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外经合作规模,着力发展商贸流通,加快企业改制进程,较好地发挥了(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特别是2005年组建市、县两级商务局以来,全市商务经济快速增长,取得了商务发展的显著成绩,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主要工作成绩
   1.利用外资成效显著。一是规模增大。五年来,共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17家,总投资12.4亿美元,合同外资4.88亿美元,到位外资4.12亿美元。2007年可望完成到位外资1亿美元。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共有104家,从业人员   万人,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上交税收3.54亿元。二是质量变优。近年来成功引进了艾欧史密斯、华能国际电力等国际知名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落户我市,外商投资领域由过去的房地产、娱乐、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逐步发展到新型环保、港口建设、物流等10多个行业。三是渠道拓宽。外商投资国别由过去主要是台、港、澳,逐步扩大到英、美、法、荷兰、瑞士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投资国别的扩大,投资来源也日益广泛。
   2.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03-2007年,全市外贸在面临国际贸易壁垒加剧、贸易摩擦剧增、人民币不断升值、出口退税政策连续调整等因素影响下,取得了良性发展。一是几项指标全面增长。全市进出口总值由2003年的30175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64339万美元,同比增长1.13倍,其中出口由2003年的18132万美元增长到2006年35343万美元,同比增长94.9%。二是出口队伍壮大。到目前止,全市共有自营进出口企业311家,比2003年增加121家,增长63.7%。三是出口规模扩大。自营出口100万美元以上企业由2003年的11家发展到2007年的19家;其中出口3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由2003年的3家发展到2007年的11家,增长1.6倍。特别是新发展了1000万美元以上的出口企业2家。四是出口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达到21%,比2003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达到15.9%,比2003年提高了9.4个百分点。同时,出口市场结构有所优化。对欧美市场的出口比例比2003提高了5个以上百分点,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及东盟等新兴市场的开拓有新的亮点。五是民营企业成为出口增长的主力军。2006年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分别占全市自营出口总值的47.2%和26.2%,分别比2003年提高15.4和6.1个百分点。
   3.外经合作加速推进。5年间我市外派劳务工作从2003年的不足150人,发展到今年的600余人,平均增长40%。已建立了成体系的对外劳务培训基地,其中,岳阳县为全省首批三个劳务基地县之一;对外承包工程由5000万美元增长到9100万美元,年均增长18%。新批了3家境外企业,实现了我市对外经济合作工作的重大突破。接受了澳大利亚、日本三个援助项目,受援金额近200万元。2004年开始承接了我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受援项目洞庭湖血吸虫综合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受到了部、省、市的表扬。根据市政府的安排,该项目已移交财政和卫生系统承办。
   4.国内贸易全面发展。近年来,流通领域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已经形成,商业网点档次提升,经营业态不断创新,流通规模日益扩大,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日趋增大。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8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批发零售业占89.1%,住宿餐饮业占9.2%,其它行业占1.7%。全市商贸流通机构发展到3500多个,商业网点11.9万元,从业人员40.8万人。
   5.企业改制进程加快。市属国有商务企业原有53家,职工总数12876人,到2006年底止,已完成改制的企业22家,安置分流职工2825人。2007年计划完成改制的企业17家,到目前止,已启动12家,其中基本完成的2家,正在进行的10家,剩下5家正在抓紧报批。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为商务企业减债脱困。2006年,成功为11家企业打包解除了剥离到省华融资产公司1.5亿元债务;同时为14家商务流通企业所在长城资产管理公司的1.7亿元历史债务全部得以回购。
  二、重要举措和突出工作
  1.筹办节会,大力拓展外向型经济发展空间
  发展外向型经济离不开经贸节会平台。五年来,先后牵头组织参加了湘洽会、港洽周、中博会、广交会、夏交会等10多次国内外大型经贸节会,有效地宣传了岳阳、推介了企业,洽谈了项目,吸引了客商,锻炼了队伍。据统计,仅湘洽会、港交会、第一届中博会三大活动,共组织300多家市内企业和项目单位参会,引进项目222个,引进资金269亿元,签订贸易合同额21亿元。
  2.强力推进,努力开创商贸流通新局面
   一是现代物流建设迅速发展。加强了物流市场调研,掌握了全市物流业发展现状,制订了《岳阳市2008-2012年现代航运物流业发展规划》。配合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积极参与城陵矶物流园区、太阳桥物流基地、枫桥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规划和建设。以城陵矶物流园区、太阳桥物流中心、枫桥湖物流基地为代表的湘北地区现代物流网络体系已经构建,水运、铁路和公路运输“三位一体”的物流脉络已经形成。我市原始的、传统的汽车运输“马路市场”已经消亡,新兴的、集合的物流市场逐步从稚嫩走向成熟。
   二是城乡市场体系建设全面发展。《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得到全面实施,正在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狠抓了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以各县市区农贸市场及市区的花板桥、八字门蔬菜批发大市场、花果山水果市场、枫桥湖蛋禽市场为整体构建框架,使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和健全。同时,抓住“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机遇,放手培育发展规模大、有影响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3.优质服务,努力营造和谐商务发展环境
   一是优化商务发展的政策环境。近年来,国家出台了20多部商贸流通法律法规,在认真实施这些法律法规的同时,结合我市实际,牵头制订了《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岳阳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实施办法》、《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和规划,使全市商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设有序,动作有方。
   二是优化市场环境。建立健全了市场运行监测系统。制定并启动了《岳阳市生活必需品供应应急预案》;建立了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日报、周报制度;健全了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三大网上直报系统,稳定了市场,有效地提高了驾驭市场的能力。加强了特许行业和特殊商品的监管。成立了特种行业协会,加强了对煤炭、拍卖、典当、二手车交易、民爆器材经营、报废汽车等行业的市场监管和清理整顿。为认真贯彻执行《湖南省酒类管理条例》和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广泛开展酒类稽查行动等专项整治和宣传活动,全市形成了黄、啤、白、保健酒共同发展的态势。通过狠抓以肉类食品为重点的放心工程,理顺了全市牲畜定点屠宰执法监管体制,开展了打击私屠滥宰、制售病害肉品等不法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保证了上市肉品质量,肉品鲜销合格率达100%。
   三是优化了服务环境。近年来,加大了对企业、对基层的服务力度,真正做到了“优惠政策送上门,业务信息传上门,排忧解难找上门”,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对外商投资企业和商业网点建设项目实行了代办制,即市县两级商务部门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和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商业网点建设项目的审批手续实行全程代办服务,并对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实行全方位服务。积极帮助进出口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和争取国家、省外贸扶持政策,5年新增外贸进出口企业121家。
  4.锲而不舍,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
  市商务局组建以来,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取得丰硕成果。近3年来,经反复跑省跑部,锲而不舍地为我市企业、产业发展申报争取项目,共争取国家和省级项目  个,各类支持资金   万元,2007年可望达到    万元。特别是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2005和2006年我市发展农店1795家、配送中心7家,补贴资金到位1262.32万元,三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君山亚华农产品批发市场被批准为全国10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单位之一,270万元扶持资金已全部到位,预计该市场年成交额可达5.5亿元。
  5.攻坚克难,积极稳妥搞好企业改制
  近两年来,市直商务企业改制进程加快,成效较大,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把企业改制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大事来抓,集中力量,强化措施,成立了市、局、企业三级改制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一家企业,一名党组成员挂帅,一个工作班子,一套改制方案,一抓到底;启动一家,改制一家,限期完成一家,向社区移交一家”的工作责任制。二是依法依规改制,坚持优先安置职工,妥善处理遗留问题的原则,改制工作稳妥推进,未发生大的不稳定现象。三是切实维护稳定。在加快企业改制的进程中,坚持先稳后改的原则,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努力做好职工的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