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调研
 
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情况汇报
编稿时间: 2007-12-06 00:00 来源: 岳阳市商务局 浏览:
 
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
情况 汇 报
(2007年12月5日)
 
     2005年10月,经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六部委批准,汨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2006年4月,我市又被商务部批准列入全国24个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成为湖南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全国2个县级试点城市之一。两年来,在上级领导部门,特别是省商务厅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抢抓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性机遇,充分利用汨罗市兴盛已久的废品收购行业基础,将再生资源产业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以国家政策为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工业园区为平台,不断建立健全回收体系,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使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05年,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交易量83万吨,交易额68亿元,2006年,分别达到130万吨、100多亿元,今年元至11月份,再生资源市场交易量达140多万吨、交易额130多亿元。我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的具体做法是:
       一、明确目标,廓清思路
按照商务部对试点工作的要求,在省商务厅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对全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聘请专家制订了汨罗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工作试点方案,该方案于去年9月顺利通过商务部的专家评审。
      总体目标是: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的标准和政策,形成再生资源回收促进体系,建立回收企业和个人的从业资格培训体系,将我市85%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在城区85%以上的社区设立规范的回收站点,使85%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再生资源集散市场进行规范化的交易集中处理,形成再生资源集中回收→加工→再资源化的循环链条,争取用5年时间,在我市建成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再生资源主要品种回收率达到75%,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的产业化。
      主要内容是:对现有收购行业进行清理整顿,加强从业人员宣传培训,完善管理措施,构建再生资源回收网络。计划总投资3.08亿元,建立社区、乡镇回收网络,即用五年时间,在城区建立24个再生资源回收站,在乡镇建立450个回收点、48个中转站;建设再生资源交易中心市场二期工程;发展废旧回收物流企业,搞好再生资源加工利用。
      二、加强领导,完善政策
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主管市长任副组长,商务局、供销联社、公安局、环保局、建设局、发展和改革局、工商局等部门参加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工作。动员各部门、各乡镇积极参与,将目标任务落实到部门、乡镇、社区、村组,形成人人参与、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并对原来市政府制订的一系列鼓励搞好废旧物资回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按照商务部的要求进一步加以完善,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政策规章,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协调好各方面关系,齐心协力把这一项为民造福的实事抓出成效。
      三、规范管理,构建绿色回收网络
     (一)清理整顿,备案管理
首先是备案登记。依据《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市商务局对全市再生资源回收经营户进行全面清查、摸底造册、建立个人档案,全部进行了备案登记,总户数达3500户。 其次是整顿。对现有证照齐全的回收站点,进行清理、整合,规范利用。凡是符合标准的,与居委会环卫收集点集并,组成新的社区回收点。对无证无照的回收站点、马路市场,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划行归市。 再次是规范。主要依托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对再生资源实行归口经营。具体办法是:根据资源分布情况,统一规划、布设经营网点。凡从事再生资源经营的业主,都必须与归属的龙头回收公司签订联营协议和社会治安责任保证书,由相关龙头回收公司向公安部门提出申请,再由公安部门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和从业人员上岗证。回收公司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 最后是培训。由市商务局具体组织,以汨罗市财校作为培训中心,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人员的培训,主要是进行法规常识、环保常识和相关回收知识的培训。2006年和2007年共培训15批次,发放经营资格证书1500个。
      (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一是加强市场网络建设。我市重点加强了再生资源市场的规范管理,吸引各地废旧物资经营户进驻汨罗再生资源集散市场,目前市场已集聚回收企业和个体经营户3500家。鼓励回收企业到外地设点、合股、联营,牵手全国各地1800多个收购网点,形成了几乎覆盖全国、覆盖再生资源产业各个门类的回收网络。 二是建立社区回收网络。由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按城区每1500户居民设置一个回收站店,乡镇每2000户居民设置一个简易收购点的要求,设立“七统一、一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站店,回收物实行当日回收、当日清运。对企事业单位的再生资源和生产性废旧物资,由回收企业定时、定点上门回收,建立“绿色社区”。 三是建立乡镇回收中转站。在全市29个乡镇政府所在地,设立再生资源回收中转站,实行专人、专车运输管理,做到封闭运输、无泄漏运输,符合环保要求。目前,我市投资3000多万元,在城区8个社区和人口聚居区建立了分类回收站10个,在农村建立了10个乡镇中转店、200个村级回收点。2006年,全市再生资源回收量达到101万吨,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5%、47.1%。今年元至11月份,再生资源交易量稳中攀升,达到140万吨,同比增长55.6%。
      (三)扩建再生资源集散市场
高标准建设再生资源集散中心交易大市场二期工程。实行分区建设,即建设商务中心、信息中心、分拣中心、扩建和完备塑料交易区、铝业交易区、金属交易区、综合交易区。完善整体功能,就是将其建成一个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的现代化大市场,具备现货和期货交易、仓储、质检、计量包装、信息服务、物流配送、管理服务等较为完备的功能,基本实现货物输送自动化、场内交易信息化、加工生产清洁化、安全卫生物业化、市场管理智能化。目前,已全面完成了二期工程的规划设计,年内可完成2000亩征地拆迁任务。
     (四)大力发展物流业,重点扶植回收加工企业
坚持市场化运作与社区服务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与再生资源回收业相结合,鼓励多种经济成份参与再生资源回收事业,培植龙头企业。目前,我市已培育出三文废旧物资、回收公司、金属回收公司等四家大型回收企业。进一步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引进了恒生等三家大型物流公司,组建了再生资源物流中心,初步形成了进出自如的物流体系。
      四、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加工利用规模快速扩张
我市紧紧抓住国家试点这块金字招牌,引进再生资源加工企业,扶植企业做大做强。2006年,汨罗江工业园新上项目17个,总投资过5亿元,今年,园区新建、续建项目10个,总投资2亿多元,到位资金1.2亿元。目前,园区已聚集再生资源加工企业91家,其中规模以上的85家,形成了再生铜、铝、不锈钢、塑料回收加工四大板块,年加工废铜8万吨、废铝10万吨、废不锈钢6万吨、废塑料15万吨。园区形成了衡联铜材、长江铜业、远东铝业、平桂制塑等37家回收加工龙头企业,其中仅再生铜业聚集群规模企业21家,总投资规模4亿多元,年产能达10万吨,成为全国知名的再生铜材加工基地。2006年,全市就地加工处理废旧物资44.1万吨,为2000年的44倍;今年元至11月份,加工量达50万吨,同比增长25%。
      五、优化服务体系,信用平台不断夯实
      一是从优打造信用平台。我们在园区组建了再生资源行业服务所、行业信用协会、会计咨询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形成了“五位一体”的信用平台,努力创设良好的融资环境。近三年共争取金融机构贷款2.5亿元以上,扶持再生资源骨干企业和部分收购户的发展。
      二是从优从高规划园区。我们请高手策划,专家操盘,科学制定再生资源工业园发展规划。园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计划分两期工程建设,匡算总投资32亿元,其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4亿元,产业建设投资18亿元。
      三是从优营造发展环境。政府部门实施“有限”权力,推进“无限”服务,坚持依法行政。公安、国土、税务、建设等部门都在园区建立了分局专门服务机构,各派一名副局长带队,配备3―5名工作人员,共同维护园区经济秩序、社会治安秩序,开展优质服务。
      四是从优开辟“绿色通道”。为解决以往货物进出市场运输不畅的问题,我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出面,协调相关部门关系,为再生资源产业老板发放“绿卡”,开辟“绿色通道”,确保货畅其流。
六、加强环保工作,防止“二次污染”
每年涌入我市的100万吨再生资源,既是“福”,又是“祸”,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环保压力。为了防止“二次污染”,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坚持环保先行,突出三手抓: 一抓环保准入。对入园企业,我们牢牢坚守“五不准入”原则,即重污染项目不准入、高耗能项目不准入、产能相对过剩的项目不准入、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不准入、技术含量未达标的不准入。对新上项目,严格坚持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建设“三同时”,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鼓励企业从清洁生产、减量化消耗和零污染抓起,加强环保设施完善和更新。2006年,全市共否决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投资项目11个,其中投资过1000万元的再生橡胶项目就有6个。 二抓清洁生产。在企业层面,对废旧物分类、分拆、分解、加工,从清洁生产、减量化消耗和零污染抓起,将废渣、废液、废气和粉尘的排放量严格限定在国家标准许可范围之内。在园区层面,对营运和生产划行归市、分类设区,从绿色企业、绿色工艺、绿色管理抓起,下重手解决占道经营、乱堆乱放、乱焚垃圾的行为。在社会层面,推进绿色消费,倡导公众参与循环经济。 三抓环保执法。在园区设立环保执法专业队伍,加大对园区、市场的日常监管和执法力度。先后取缔土法炼铅企业14家、反射炉炼铅企业4家、钒冶炼户11家、粗铟加工项目1个、小型废油提炼加工厂2家,“五小”企业高污染、高排放现象得到有效控制。还对2000年以来的建设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对23家未办理环保审批手续的企业,已限期补办手续;对10家未实行“三同时”管理或未通过“三同时”验收的企业,已限期整改到位。
      通过两年的实践与努力,我市再生资源产业的各项效益进一步凸显。2006年,再生资源产业实现税收2.69亿元,比上年增长170.5%,连续六年税收平均增幅135%,成为汨罗名副其实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和财税核心增长极。今年元至11月份,再生资源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8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税收3.4亿元,同比增长31.3%。目前,再生资源行业吸纳劳动力就业4万多人,年工资收入过4亿元,并带动了物流、包装、建筑、制造等相关产业发展。城乡废旧物资得到有效回收、资源化利用,地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