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对于搞活农村流通,繁荣农村市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区新农村建设进度的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现就我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村市场体系现状
1、市区农村市场体系功能初显成效
我区现有亚华批发大市场、广兴洲镇蔬菜瓜果批发交易市场等2个特种产品批发市场;有挂口农贸市场、君柳市场、钱粮湖百花市场、广兴洲市场等5个农贸市场,7个市场合计经营面积4.5万�,从业人员6000多人,年交易额约1.2亿元,年创税400多万元。各类市场为发展全区经济发展和搞活农村消费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我区基本形成了以广兴洲、许市、钱粮湖等镇为主体的10万亩生态优质稻基地、有广兴洲镇、西城办事处为主体的8万亩无公害、精细蔬菜基地、以沿江、沿湖大堤为主体的10万头牛、50万只羊100万羽水禽养殖基地等十大农产品板块基地,这些农产品基地的建成投产,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立了可靠的基础,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3、农村市场主体形成多元化格局和稳定的经营模式
我区农产品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农民个体经济人、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积极推行“农户+基地+企业+市场”的经营模式,特别是随着李记、国泰等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投入运营和“十大农产品基地”的建设,这种经营模式日趋成熟。
二、制约我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由于我区经济薄弱,直接投入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资金十分有限,制约了农产品流通的发展,从总体来看,制约农产品流通的因素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市场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由于我区的几个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主体是集体和民营企业,都是先有“市”后有“场”,缺乏统一规划,资金投入少,市场基础设施差,市场配套不完善,功能不够齐全,发展空间难开拓。表现在:一是有的地方市场分布过多、浪费严重,导致“有场无市”“空壳市场”;二是市场建设不足,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还只是简单建了几个大棚,或封闭的大厅,有的农农贸市场甚至是马路市场。三是交易方式简单。买卖双方进场对手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期货、拍卖、网上交易、订单农业等现代交易方式尚未起步。
(二)农村市场主体发育不足。目前,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是农产品流通,特别是鱼、禽等鲜活农产品流通的主要力量,他们经营规模不大,数量众多,流动性大,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三)市场监管不够到位。大多数农产品交易市场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不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还未全面有效展开,农药残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
三、推进我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培育农村流通主体。
一方面大力引导和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包括农村个休户人、农民专业合作营销组织等。另一方面引导和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等与生产基地建立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完善“订单农业”,使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农业产业基地双赢双收。
(二)加强对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扶持和引导。
一是对现有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积极争取资金,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易场地及交易设施建设、供排水、结算系统、信息化系统、垃圾处理等。鼓励市场经营者和中介组织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提升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建立“谁投资谁受益,谁有积极性就支持谁”的政府补助政策。二是新建一批农贸市场。在采桑湖镇等没有建立农贸市场的乡镇新建农贸市场,努力做到“一镇一市场”。
(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农村流通市场秩序。一是探索“市场准入制”,建立完善商品质量检验监测网络,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加强商品质量监控和安全认证工作,进一步净化市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保证农产品消费安全。二是实行追溯和承诺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可相互追查的原则,建立商品生产、经营纪录制度,实现商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三是坚持“行业管理”。建立由质检、农牧、工商、商务、公安等部门组成的农村流通市场监管联合执法组,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整治小企业、小作坊、小摊点、小餐馆和食杂店,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