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商务调研
 
关于建设岳阳消费次中心的调研报告
编稿时间: 2011-11-16 00:00 来源: 岳阳市商务局 浏览:
 

  黄兰香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努力把岳阳中心城区和湘阴县城建成‘一主一次’两大消费中心”的工作目标。为此,我县积极扩大消费,突出消费拉动,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目前,湘阴县消费及消费市场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居民消费水平较高。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412元,位居全市县(市)前列。2011年1-9月份,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205元。二是消费增长领先其他县市。2010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同比增长22.7%,位居全市第一。2011年1-9月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同比增长18.8%。三是消费结构转型升级。2010年,全县GDP人均20971元。2011年1-9月份,全县GDP人均18932元。已由传统生存型消费为主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为主转变,住、行成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重点,交通通讯、旅游及服务等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四是消费拉动作用明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大。2010年,全县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9.4%。
  一、主要工作
  为推进岳阳消费次中心建设工作,我县组建专门班子开展调研,成立了由副县长毛华初任组长,县政府办、农办、商务局、统计局、房产局、文体局、旅游局、规划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调研组,就如何打造岳阳消费次中心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并就建设岳阳消费次中心进行了认真规划。
  (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度假业。按照“省会后花园”和“休闲天堂、度假胜地”的定位,抓旅游项目开发。省“251”重点工程湖南顺天集团洋沙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和凯佳生态科技园、青龙湖、中兴健康城、九州生态园、龙凤缘等特色旅游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今年,新引进青山岛开发和燎原水库丽景湾生态休闲旅游开发项目2个,协议投资达22亿元。抓旅游行业管理,提升服务质量。组织县内3家三星级酒店赴长沙参加旅游人才招聘会,招聘各类高素质人才12人。推荐申报全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的樟树镇、楠竹山村顺利通过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考核验收组的初评。截止10月份,全县共发展农家乐近100家,其中评定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8家。鹤龙湖农家乐总数达50家,成为全省颇具名气的以吃蟹游湖为主打旅游产品的休闲度假基地。
  (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3880个,营业面积23.6万平方米,万人拥有网点169.3个,县城区内人均营业面积0.79平方米,其中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的批发市场4个,交易面积为15万平方米,大型综合超市4个,营业面积为2.2万平方米。有餐饮、旅店、宾馆867家,营业面积86750平方米,商业步行街营业面积为5.6万平方米。2011年1-9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同比增长22.7%;县及县以下消费品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21.3%;批发和零售总额22.1亿元,同比增长20.9%;住宿1.3亿元,同比增长22.9%;餐饮业2.2亿元,同比增长30.1%;商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商业税收稳步提高,成为县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跟踪监测,密切注意市场动态,重点加大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力度,认真严肃查处房地产领域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进一步完善商品房预售合同网上备案制度,规范商品房预(销)售行为。全面建立小区管理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相一致的制度,切实做到明码标价。逐步推进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建设,引导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增强合同意识,形成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居委会三者统一、协助、互融的良好运行体制。深入探索新的以社区管理为主、多方参与管理旧居民区的物业管理模式,并结合今年的旧居民区改造进行试点。2010年,全县销售商品房1872套、28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1712套、25.7万平方米,商业用房160套、2.3万平方米。今年来,新开工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商品房开工面积2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6万平方米。
  (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县文化市场以管理促繁荣、以繁荣促发展,坚持“建整结合”的道路,使文化市场逐渐形成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崭新格局,有各类经营单位近300家,从业人员逾万人,并开始向连锁化、规模化、高档化发展、品牌化方向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县电影公司转制改革,成立了湘北新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有限公司湘阴服务站,新组建了15支农村公益电影流动放映队。将新星电影院进行整体改造升级,打造成湘北地区最高档的专业影城,目前已正式投入使用。创新县剧团经营管理机制,采取股份制经营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走民间办团、社会办团、挂靠民营企业等新路子。采取文企联姻、社会融资多种模式,充分挖掘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活力。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引导社会共同参与,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兴建文化项目,进一步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拓展产业发展平台。先后建设了1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1个村级篮球场、249个农家书屋,市民文体中心等大型文化公建正在建设中。
  (五)大力发展农林水禽产业。农业方面,2010年粮食产量54.7665万吨,产值6024万元,60%销往省会长沙和其它省市,经济作物总产值4.213亿元。蔬菜年产48万吨,产值达6.2亿元,已逐渐成为省会长沙绿色农产品配送基地和湘菜产业原料供应基地。水产方面,所产水产品除县内消化5万吨左右,70%销往长、株、潭市场。2010年12月,全县20个渔场与长沙市建立了农超对接,现已成为省会长沙最大的无公害水产品供应基地。畜禽产品,生猪、家禽除本地消化20%外,其他的均销往长沙、广州、上海等地。林产品方面,我县以细木工板为主要拳头产品的林产工业集群已经形成,活立木移植(活立木贩卖)、竹片加工(夹板、筷子)、家具及家具半成品制作等森工企业完成年产值共计5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规划相对滞后。突出表现为规划的协调性不强、前瞻性不够、执行力较弱。总体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城市规划与分项规划之间,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交通等专业规划与专业规划之间,衔接不紧密。同时,受利益驱动,规划执行不严,指导性不强,没有形成错位发展格局,区域产业同构现象较为严重。
  (二)消费产业关联度不强。旅游消费与休闲娱乐、商贸业等消费产业之间交流较少,缺乏以产业链为核心的沟通协作,产业关联度低。
  (三)消费特色不够鲜明。缺乏特色鲜明和吸引力强的消费项目。
  三、工作打算
  (一)提升商业设施水平,增强消费吸引力。一是抓好商业布局规划工作,我们的初步设想是:根据“北延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和“两江两湖、三园五带”结构特点,适当拉开商业网点布局,着力构建“四圈三线,一城多节点”现代城市商业格局。拓展“三线”商业带,城市交通网络放射线既是旧城区与城市新拓展地区的连接线,也是商业网点发展的命脉线和支撑线。要沿着城市东西走向,南北走向的主要交通干道,实施“东推进、西延伸、南跳跃、北培育”的商业网点拓展战略。(南跳跃――充分利用轻轨和快速干道的建设优势,实施向工业园、界头铺等地的跳跃式发展;利用芙蓉大道和滨江大道,大力发展南岸新城和工业园区开发建设。东推进――依托湘阴县城规划的道路网络和城际轨道交通,向湘阴县新城区、中心组团推进,发展为东部产业带和东部新城区服务的、充满现代活力和具有较强辐射力的东部商业带。西延伸――利用鹤龙湖区位优势,以商贸业、餐饮业、休闲旅游业等为重心,延伸商业发展脉络,打造连接和辐射邻近城乡的西部商业带。北培育――加快建设漕溪港、临港产业和长株潭城市群服务的区域物流园区、批发市场园区和零售服务商业功能区,科学规划北部,培育和发展北部商圈。“四圈”指市级商业功能区,副市级商业功能区和两个区商业功能区。四圈体现商业网点空间分布特性和商业网点拓展态势的空间结构。)二是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专业市场和街道。三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依托漕溪港码头,加快漕溪港物流园建设,发展水上航运物流业,做活水文章。
  (二)提升消费层次,创新消费模式。一是要提高消费水平,适当发展经济型商务酒店,合理规划星级酒店,提升现有酒店(宾馆)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发展信贷消费,要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厉打击逃废债务行为,打造诚信湘阴,为发展信贷消费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三是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1-2个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零售企业集团,以此形成发展支撑。
  (三)提升管理水平,优化消费环境。一是要加强商业网点的诚信管理,引导企业依法经营。公平竞争,对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价格欺诈、欺行霸市等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二是要抓好划行规市工作。三是治理沿街乱摆乱卖,占道经营现象。四是抓好食品安全,为广大消费者营造便利、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2011年11月2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